刘好仃站在玻璃厂的二楼走廊上,手里捏着一沓文件,阳光从侧面打过来,在他手背和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影。楼下传来叉车的喇叭声,还有几个工人在搬箱子,尘土飞扬得像刚撒了把金粉。
他低头看了眼文件封面上自己画的那个笑脸,嘴角也跟着翘了一下。
“文化融合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”他喃喃自语,像是在提醒自己,也像是回应上一章那个画笑脸的自己。
会议室里,小张已经坐在老位置上,正对着电脑敲字,嘴里还叼着根没点着的笔。阿芳拎着个保温杯进来,杯身印着“每天一杯奶茶,快乐一整天”,她一坐下就拍了拍杯子:“今天得靠它撑着了。”
“你不是说戒糖了吗?”小张头也不抬。
“戒的是奶茶,不是杯子。”阿芳翻了个白眼,“杯子得用,不然快乐从哪儿来?”
刘好仃笑了笑,把文件摊在桌上:“今天我们不聊文化了,聊‘本地化’。”
“本地化?”小张一愣,“不是已经做了吗?”
“做得还不够。”刘好仃指着文件上几个重点,“我们得让企业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,用他们能理解、愿意接受的方式‘说话’。就像我们跟德国人讲效率,跟巴西人讲热情,这些是基础,但还不够。”
阿芳点头:“就像你上次说的,文化不是看一眼就懂的,得亲手碰一碰。”
“对。”刘好仃翻开一页,“接下来我们要做的,是让我们的文化表达方式,贴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。比如在德国,我们要突出专业和严谨;在日本,要强调细节和尊重;在法国,要多点艺术感。”
小张皱眉:“那我们自己呢?不会把自己弄丢了?”
“不会。”刘好仃语气坚定,“核心价值观不能变,但表达方式可以灵活。就像玻璃,它本质是透明、坚固的,但可以做成杯子、镜子、窗子,甚至艺术品。”
阿芳来了兴趣:“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搞点视觉上的变化?比如在不同国家的宣传物料上,用当地喜欢的颜色和图案?”
“这个好。”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了一笔,“比如德国偏爱黑白灰,我们就用简洁的线条;巴西喜欢鲜艳色彩,我们就用热情的红黄蓝。”
“那日本呢?”小张问。
“日本喜欢留白。”刘好仃说,“我们可以在设计上多留空间,文字也少而精。”
阿芳点头:“就像他们的茶室,干净、安静。”
“对。”刘好仃合上文件,“我们不是要变成他们,而是让他们觉得我们懂他们。”
会